自清洗过滤器通过物理拦截、自动反冲洗实现连续过滤,广泛应用于水处理系统。但地表水、地下水、循环水因成分差异显著,对设备选型的核心要求各有侧重,需针对性匹配关键参数。
一、地表水:高悬浮物与季节性波动,需强抗堵与灵活适配
地表水(江、河、湖水)的主要特点是悬浮物含量高(泥沙、藻类、有机物等),且受季节、降雨影响波动大(如雨季浊度骤升)。选型时需重点关注三点:
过滤精度与纳污容量:需根据原水浊度选择滤网精度(通常50-300μm),兼顾拦截效率与容污能力;高浊度场景建议采用多层复合滤网(如不锈钢楔形网+纤维层),提升初始拦截量。
反冲洗强度与频率:因地表杂质易板结,需配置大流量、高压反冲洗系统(如双驱反冲洗),确保彻底清除滤网表面及深层污染物;同时支持手动/自动模式切换,应对突发水质恶化。
抗冲击负荷设计:优先选择大通量、可扩展式结构(如多仓室并联),配合变频控制调节过滤流量,适应季节性水量变化,避免堵塞停机。
二、地下水:低悬浮物但高腐蚀性,需耐腐蚀与精细拦截
地下水(井水、泉水)通常悬浮物较少,但可能含溶解性盐类(钙镁离子、铁锰离子)、微生物及微量腐蚀性物质(如硫化氢、氯离子)。选型核心转向材质抗腐与细颗粒拦截:
滤网材质耐腐蚀性:优先选用316L不锈钢(耐氯离子腐蚀)或钛合金滤网,避免普通碳钢因电化学腐蚀导致的孔蚀、穿孔问题;若含铁锰离子(易氧化结垢),需配套预氧化装置(如曝气塔),降低滤网表面结壳风险。
过滤精度精细化:针对地下水的胶体、细菌(0.1-5μm)及铁锰氧化物(0.5-10μm),建议选择精度1-50μm的精密滤网(如烧结网、陶瓷膜复合结构),兼顾拦截效率与通量。
低维护设计:因地下水杂质少但易黏附,需采用表面光滑的滤网(如镜面抛光不锈钢)或自清洁流道设计(如切线进水),减少污染物附着,延长反冲洗周期。
三、循环水:持续污染与系统联动,需稳定高效与协同适配
循环水(工业冷却水、工艺回用水)的特点是污染物持续积累(悬浮物、微生物黏泥、结垢盐类),且与系统运行效率强关联(如换热器堵塞会降低冷却效果)。选型需聚焦长效稳定与系统协同:
大流量与低阻力匹配:根据循环水量选择全流量过滤(如管道式过滤器)或旁流过滤(如立式过滤器),确保过滤压差≤0.1MPa,避免影响主系统运行;滤网需采用低阻力结构(如蜂窝状、波浪形),降低能耗。
智能反冲洗控制:集成在线监测(浊度、压差传感器),结合PLC自动调节反冲洗频率(如压差≥0.05MPa触发),避免过度冲洗浪费水资源;支持多台并联冗余设计,单台反冲洗时其余继续运行,保障系统连续性。
协同预处理能力:若循环水含油类或粘性物质(如造纸循环水),需配套前置除油装置(如气浮)或选用亲油疏水滤网(如聚丙烯材质),防止油脂包裹滤网导致失效;若含微生物,可结合投加杀菌剂,提升过滤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