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介质过滤器

主页 > 产品中心 > 多介质过滤器 >
管道多介质过滤器

管道多介质过滤器

产品特点:多层深度过滤、过滤效果好,出水稳定、抗冲击负荷能力强、需要定期反冲洗、管理简便

简要描述:

多介质过滤器,也称为机械过滤器,是一种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粒径、不同种类的过滤介质(如石英砂、无烟煤、活性炭、磁铁矿等),在一定的压力下,使原液通过介质层,通过接触凝聚、吸附和机械截留等作用,高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、胶体、泥沙、铁锈、藻类等杂质,从而降低水体浊度的预处理设备。它是水处理系统中,尤其是在反渗透(RO)、电渗析(EDI)、离子交换器等精密处理单元前,最常用、最关键的预处理环节之一。

详细介绍

多介质过滤器主要由以下部件构成:
  1. 过滤器壳体:一般为碳钢(内衬防腐层)或不锈钢制成,呈立式圆柱状,能承受一定的运行压力。

  2. 滤料层(核心部分):由多种介质按比重和粒径大小分层铺装。自上而下,介质粒径由大到小,密度由小到大。

    • 典型配置:上层为无烟煤,中层为石英砂,下层为磁铁矿或更细的石英砂。

  3. 配水系统:位于过滤器底部,通常为多孔板、滤帽或支管式结构,作用是:

    • 正洗时:均匀收集过滤后的水。

    • 反洗时:均匀分布反洗水和空气,避免产生短路和死角。

  4. 布水系统:位于过滤器顶部,用于均匀分配进水,防止水流直接冲刷滤料表面造成沟流。

  5. 阀门和管道系统:包括进水阀、出水阀、反洗进水阀、反洗排水阀、正洗排水阀等,用于控制过滤器的不同运行状态。

  6. 控制系统:分为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(基于时间或压差)。

工作原理

多介质过滤器的工作周期包括过滤和反洗两个核心过程。

1. 过滤过程(运行)

  • 待处理的原水从过滤器上部进入,通过布水系统均匀分布。

  • 水流自上而下地穿过由无烟煤、石英砂等组成的多层滤料床。

  • 分层原理:粒径最大、密度最小的无烟煤在最上层,主要截留较大的悬浮物;中层的石英砂截留中等粒径的杂质;底层粒径最小、密度最大的介质(如磁铁矿)则进行精过滤,截留更细小的颗粒。

  • 洁净的水通过底部的配水系统收集,从出水口排出,进入下一处理环节。

2. 反洗过程(清洗再生)
当运行一段时间后,由于滤层中截留的杂质增多,会出现:

  • 水头损失(压差)增加至设定值。

  • 出水水质变差。

  • 或达到预设的运行时间。
    此时,需要启动反洗程序,其目的是松动滤层,并将截留的污物冲洗出去。

  • 步骤:

    • 排水:将水位降至滤料层之上。

    • 气擦洗(可选,但强烈推荐):从底部通入压缩空气,强烈搅动滤料,使滤料颗粒相互摩擦,将附着其上的污物剥离。

    • 反冲洗:强劲的反洗水从底部进入,自下而上地流过滤料层。此时滤料层被冲散、膨胀,在上升水流的作用下,被剥离的污物随水流从顶部的排水口排出。反洗持续到排水变清为止。

    • 正洗(备用恢复):反洗完成后,过滤器需要短时间切换回过滤流向(上进水,下出水),将残留的污物和混乱的滤料层压实,直至出水合格,方可重新投入正常运行。

应用范围

多介质过滤器是工业和水处理领域的“预处理专家”,应用极其广泛:
  • 反渗透(RO)、纳滤(NF)、超滤(UF)系统的前置保护:防止膜元件被悬浮物、胶体污染和堵塞,是其最核心的应用。

  •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:作为旁流过滤器或主流程过滤器,降低系统浊度。

  • 城市自来水、地下水、地表水净化:去除水中泥沙和悬浮物。

  • 游泳池循环水处理。

  • 锅炉给水预处理。

  • 电子、化妆品、饮料行业工艺用水预处理。

  • 污水处理后的深度处理,用于进一步降低SS(悬浮物)。

产品优势

  1. 高效深度截污,出水水质好:多层介质的协同效应提供了极高的截污容量和优异的过滤精度。

  2. 运行成本低廉:滤料(石英砂、无烟煤)来源广泛,价格便宜,且使用寿命长(可达3-5年或更久),无需频繁更换。

  3. 操作维护简单:无论是手动还是自动控制,其操作流程都标准化,易于掌握。

  4. 处理流量范围广:可根据需求设计成不同尺寸的设备,小到每小时几吨,大到每小时数百吨。

  5. 强大的适应性:通过选择不同的滤料组合(如在顶层增加活性炭),可同时实现去除浊度、有机物、余氯等多种效果。

推荐产品

如果您有需求,请跟我们联系!

联系我们

Copyright © 2025 利菲尔特(商标:净美过滤) 版权所有 豫ICP备18000213号-14  XML地图  

地址:新乡市牧野区宏力大道9号利菲尔特大厦